形态描述
形态描述 贝壳后部较膨胀,略呈球形。前沟延长似棍棒状,壳质坚厚。螺层约7层,缝合线宽而深,沟状。螺旋部小,体螺层大而膨圆。壳顶尖,约3层,褐色,光滑无肋,但常被损坏。壳面膨圆,在各螺层上具有成对排列突出壳面的螺旋肋和较稀疏而弱的纵肋,两种肋相互交叉形成小结节突起。壳面上还有纵横行走的细螺纹,细纹相互交叉形成布纹状。在体螺层腹方左侧有一强壮的纵肿肋,但很少在其他层出现,偶尔也在次螺层出现。壳色黄白,被有茸毛状黄褐色壳皮,在螺肋上茸毛较长而稀。壳口卵圆形,内面白色。外唇厚,内缘有较强的齿7枚;内唇紧贴于螺轴上,具有明显的肋状褶襞,前沟极发达,呈半管状向前延伸,稍弯曲。具角质厣。
标本测量 (mm)
壳高 66.5 55.0 53.0 46.0 44.0
壳宽 28.O 26.0 28.5 25.5 21.O
标本测量 (mm)
壳高 66.5 55.0 53.0 46.0 44.0
壳宽 28.O 26.0 28.5 25.5 21.O
大小
标本测量 (mm)
壳高 66.5 55.0 53.0 46.0 44.0
壳宽 28.O 26.0 28.5 25.5 21.O
壳高 66.5 55.0 53.0 46.0 44.0
壳宽 28.O 26.0 28.5 25.5 21.O
生物学
暖海产。生活在潮下带,栖息于泥沙质及软泥质海底。在南海(包括
南沙群岛)底栖拖网时,曾在水深25—128 m处拖到生活标本。
南沙群岛)底栖拖网时,曾在水深25—128 m处拖到生活标本。
生境信息
暖海产。生活在潮下带,栖息于泥沙质及软泥质海底。在南海(包括南沙群岛)底栖拖网时,曾在水深25—128 m处拖到生活标本。
海拔范围
国外分布
日本,菲律宾,印度支那半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斐济,澳
大利亚和印度洋的马尔加杂群等地也有分布。
大利亚和印度洋的马尔加杂群等地也有分布。
国内分布
本种除在我国台湾(东岸及恒春半岛)和南海至南沙群岛(4°29′N,
112°14′E)有分布外
112°14′E)有分布外
标本信息
标本采集地 广东(遮浪),海南(新村、三亚、新盈港、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南海北部湾。共34个标本。